作为电工,你遇见过设备“病”了的状况吗? 出现这种状况你们又是如何处置的呢? 是立即汇报、紧急处理,还是“瞒天过海”继续运行下去? 设备“带病运行”又有什么危害? 结合近期的真实案例,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若有不妥之处,各位批评指正。 近日听闻了一起真实的电力设备故障案例,值得深思: 2021年9月,某高压线路遭A相遭雷击跳闸,运行中的某电厂发变组保护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跳闸,跳开出口断路器,机组与系统解列。 看了这段话后,各位专家思考下,这次故障正常吗?为什么? 很明显不正常嘛,雷击线路,把发变组差动保护整跳闸了,这很明显是保护误动作啊。 线路A相遭雷击跳闸可以理解,系统发生扰动时竟然引起发变组发电机差动保护跳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情况呢? 最终的调查揭开了真相: 原来早在事发前,该保护就开始间隙性发“差动启动报警”信号,现场专业人员已查出电流回路存在异常,但“现场相关人员未引起重视,未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缺陷处理,造成设备长时间带病运行,最终导致系统扰动时发变组保护误动作。” 那所谓的“电流回路存在异常”又是个什么故障?“设备长时间带病运行”又是怎么回事?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理理事件链条,还原下前因后果: 基建施工期间发电机中性点CT二次电缆未按要求穿管保护→→→历次检修未组织排查整治该隐患→→→(长期处于振动的环境下,造成)绝缘层受损→→→形成电流回路两点接地→→→保护间隙性发“差动启动报警”信号(初期故障,缺陷)→→→长时间带病运行→→→系统发生扰动,故障扩大→→→保护误动作。 至此,此次故障水落石出:原来早在数年前,施工阶段未按照安装规范施工,发电机中性点CT二次电缆就存在安全隐患;在历次检修中,未严格执行继电保护相关检验规范,未及时发现发电机中性点CT二次电缆未按要求穿管保护的隐患。在长期处于振动的环境下,造成绝缘层受损,从而形成电流回路两点接地。最终,系统发生扰动时(线路A相遭雷击跳闸),加剧了CT二次回路两点接地产生的分流,导致发电机A相差流增大,同时故障时负序电压满足开放条件,最终造成发电机差动保护跳闸。 作为电工,设备“带病运行”要不得,大一点,或将违法,这不是危言耸听,新《安全生产》中就有“明知隐患不及时处理,若引起事故扩大,或将负刑事责任”的条款,或扩大了导致人员伤亡就闯祸了,这样的严重后果不得不防;小一点,设备缺陷发现的早,往往有充足的时间、人力去准备,消缺往往比较容易,就算有损失,也不会太大,最大损失点钱和名,有什么好担心的? 可以说,事故扩大就是层层失守造成,那篇有一个环节顶住了,就能有效避免,这样的教训值得深思,尤其是作为电气设备运行、维护、检修的我们,更应有“一次作对,从本质上消除隐患”的责任心和技术能力,避免小问题酿成大故障,害人害己,有何必呢? 安全管理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理论叫:墨菲法则,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有些小的不安全行为(安全隐患)或许数十次过程中不会导致事故,但是总维持这样终究是会发生事故的。概况的说“只要存在安全隐患,事故总会发生,差别只是早晚、大小、轻重而已。”因此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缺陷和隐患)、管理的上缺陷,是避免事故发货时最为重要的工作。
|
电工学习网 ( )
GMT+8, 2021-12-6 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