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特点与设计原则 与传统网络的路由协议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1)能量优先 由于节点的能量有限,因此需要考虑节点的能量消耗以及网络能量均衡使用的问题。 (2)基于局部拓扑信息 节点只能获取局部拓扑信息且资源有限,需要实现简单高效的路由机制。 (3)以数据为中心 传感器网络通常包含多个传感器节点到少数汇聚节点的数据流,按照对感知数据的需求、数据通信模式和流向等,以数据为中心形成信息的转发路径。 (4)应用相关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环境千差万别,需要针对每一个具体应用的需求,设计与之适应的特定路由机制。 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的特点,现阶段WSN路由协议设计要遵从如下原则: (1)能量利用率优先考虑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以节能为目标,采用各种方式减少通信消耗,延长WSN的生存时间。 (2)数据为中心 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要求采用基于属性的命名机制,某个节点的故障并不会影响整个协议的运行,提高了网络的强健性。 (3)不影响传感器节点探测精度条件下的数据聚合 通过数据聚合,将多个节点的数据综合成有意义的信息,提高了感知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增强了系统的强健性。 (4)实现节点定位和目标追踪 通过节点定位,达到路由决策的目的,同时降低整个系统的能量消耗,提高系统的生存时间。 2.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基本上延续了传统Ad hoc网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如根据路由发现策略、网络管理的逻辑结构、路由的发现过程等进行划分。 根据路由发现策略的角度可分为主动路由和被动路由两种类型: (1)主动路由 也叫表驱动(Table Driven)路由,节点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信息分组,交换路由信息,主动发现路由。节点必须维护去往全网所有节点的路由。 优点是当节点需要发送数据分组时,只要去往目的节点的路由存在,所需的延时就会很小; 缺点是需要花费较大开销,尽可能使得路由更新能够紧随当前拓扑结构的变化,浪费了一些资源来建立和重建那些根本没有被使用的路由。 (2)被动路由 也叫按需(On Demand)路由,被动路由协议没有必要维护去往其他所有节点的路由。根据网络分组的传输请求,被动地搜索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由。当没有分组传递请求时,路由器处于静默状态,并不需要交换路由信息。拓扑结构路由表内容按需建立,它可能仅仅是整个拓扑结构信息的一部分。 优点是不需要周期性的路由信息广播,节省了一定的网络资源; 缺点是发送数据分组时,如果没有去往目的节点的路由,数据分组需要等待因路由发现引起的延时。 根据网络管理的逻辑结构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平面路由和分层结构路由两类: (1)平面路由 网络中各节点在路由功能上地位相同,没有引入分层管理机制。 优点是网络中没有特殊节点,网络流量均匀地分散在网络中,路由算法易于实现; 缺点是可扩展性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的规模。 (2)分层路由 采用簇的概念对传感器节点进行层次划分,若干个相邻节点构成一个簇,每一个簇有一个簇首,簇与簇之间可以通过网关通信。 网关可以是簇首也可以是其他簇成员,网关之间的连接构成上层骨干网,所有簇间通信都通过骨干网转发。分层路由协议包括成簇协议、簇维护协议、簇内路由协议和簇间路由协议四个部分。 成簇协议解决如何在动态分布式网络环境下使移动传感器节点高效地聚集成簇,它是分层路由协议的关键。 簇维护协议要解决在节点移动过程中的簇结构维护,其中包括移动节点退出和加入簇,簇的产生和消亡等功能。 分层路由协议比较适合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但成簇过程会产生一定的能源消耗,如何产生有效的簇类是这种路由方法的关键。 根据路由的发现过程可以分为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和以位置信息为中心的路由协议两类: (1)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 对数据用特定的描述方式命名,数据传送基于数据查询并依赖数据命名,所有的数据通信都限制在局部范围内。通信不再依赖特定的节点,而是依赖于网络中的数据,从而减少了网络中大量传送的重复冗余数据,降低了不必要的开销,从而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 (2)以位置信息为中心的路由协议 利用节点的位置信息,把查询或者数据转发给需要的地区,从而缩减数据的传送范围。许多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都假设节点的位置信息为已知,所以可以方便的利用节点的位置信息将节点分为不同的域。基于域进行数据传送能缩减传送范围,从而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3.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1)扩散法和闲聊法 扩散法(Flooding)不要求维护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相关的路由计算,仅要求接收到消息的节点以广播形式转发数据包。 优点:实现简单;不需要为保持网络拓扑信息和实现复杂的路由发现算法而消耗计算资源;适用于强健性要求高的场合。 缺点:存在信息爆炸问题,即出现一个节点可能得到一个数据多个副本的现象;出现部分重叠现象,如果处于同一观测环境的两个相邻同类传感器节点同时对一个事件做出反应,二者采集的数据性质相同,数值相近,最后导致这两个节点的邻居节点将收到两份数据副本;盲目使用资源,Flooding不考虑各节点能量可用状况因而无法做出相应的自适应路由选择,给数据设定生命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网络的功耗。 为克服Flooding算法的缺陷,提出闲聊式策略(Gossiping),不再采用广播形式,而是随机选取一个相邻节点转发它接收到的数据副本。 但仍无法解决部分重叠现象和盲目使用资源现象所引起的传输时延长、传输速度慢等问题。 (2)SPIN SPIN(基于信息协商的传感器协议)是一组基于协商并且有能量自适应功能的路由协议。在数据发送之前使用握手机制查看数据是否已经接收过,避免重复发送。 该协议的设计基于两个想法。一是为了避免由于节点间重复地收发大量的冗余信息所造成的能源浪费,每个节点在发送数据前需要通过协商来确定其他节点是否需要该数据。每个节点可以通过元数据(meta-data,描述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属性的数据)来确定接收数据中是否有重复信息存在。二是网络中的节点必须实时监控本地的能源消耗,并根据能量等级改变工作模式来延长节点自身和整个网络的运行时间。 SPIN在运行过程中每个节点使用三种类型的信息进行通信: ADV用于新数据广播,当一个节点有数据可共享时,它以广播方式向外发送DATA数据包中的元数据; REQ用于请求发送数据,当每一个节点希望接收DATA数据包时,发送REQ数据包; DATA包含附上元数据头的实际数据包。 SPIN协议交互过程
|
电工学习网 ( )
GMT+8, 2021-12-6 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