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纤传感器基本原理及分类 光纤传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传感技术,当光在光纤中传播时,在外界温度、压力、位移、磁场、电场和转动等因素作用下,通过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效应,光学多普勒效应、声光、电光、磁光和弹光效应等,可使光波的振幅、相位、偏振态和波长等参量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变化,因而可将光纤作为敏感元件来探测各种物理量。 光纤传感器主要由光源、传输光纤、光电探测器和信号处理部分等组成。其基本原理是将来自光源的光经过光纤送入传感头(调制器),使待测量参数与进入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后,导致光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强度、波长、频率、相位和偏振态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再经过光纤送入光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最后经过信号处理后还原出被测物理量。光纤传感器一般可分为功能型(传感型)传感器和非功能型(传光型)传感器两大类。 功能型传感器是利用光纤对外界信息具有敏感能力和检测能力的特性,将光纤作为敏感元件,当被测量在光纤中传输时,光的强度、相位、频率或偏振态等特性将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了调制的功能。然后再通过对被调制过的信号进行解调,得出被测信号。在这种传感器中,光纤不仅起到了传光的作用,还起到了"感"的作用。 非功能型传感器是利用其他敏感元件来感受被测量的变化,光纤仅作为信息的传输介质,即光纤只起导光作用。与传统的电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电绝缘性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桥梁、大坝、油田、临床医学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2.光纤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自光纤传感器诞生以来,其优越性及应用广泛性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及高度重视,并对其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及开发。目前,已经实现了光纤传感器对位移、压力、温度、速度、振动、液位和角度等70多种物理量的测量。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将重点研究放在光纤传感器系统、现代数字光纤控制系统、光纤陀螺、核辐射监控、飞机发动机监控和民用计划等6个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国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开始于1983年,一些大学、科研院所和公司等对光纤传感器的研究使得光纤传感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2010年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张旭苹发明的"基于布里渊效应的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此项技术创新性强,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这一技术的本质是运用了物联网概念,该技术填补了我国物联网空白。 |
电工学习网 ( )
GMT+8, 2021-12-6 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