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2014年度,我国电工行业虽无翻天覆地之变,却也有一日三秋之惑。强势来袭的能源互联网,滚雪球般的电力反腐,壮志难酬的分布式光伏,混战一片的风电运维服务等。其中甘苦、冷暖,唯有身在其中,方能体味。
【关键词】 新一轮电改“闯关” 新电改方案赶在去年年底推出。 去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第39次常务会议,备受能源界瞩目的新电改方案当日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性通过”。 作为探路石,11月初,深圳被国家发改委列为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也被视为正式启动我国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的信号。 在深圳的输配电价改革中,电网不再作为电力交易主体,而是扮演输配电服务商的角色,过去电网依靠买卖电获取购销差价的盈利模式被打破——而这正是新一轮电改的最大亮点。网售分开,即通过输配电价独立而实现电网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 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确定了电力行业“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路径和目标,然而截至目前,只有厂网分离基本实现,主辅分离仍不彻底,输配分开尚无时间表,竞价上网及电价市场化更是遥遥无期。 有分析认为,按照新的电改方案,一旦售电业务放开后,新增主体或将不仅仅进行电力销售,还将同时提供和电力相关的多元化服务;而发电企业也将有机会延伸产业链,有望通过部分锁定下游用户减少电力市场波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就售电公司而言,出于竞争需要,并购上游低成本电源也将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可见,电力混业经营时代或将来临,发、售一体化企业有望出现。 电网十年大格局基本不动的现状将有多大改善?电网主导电力系统的时代是否会宣告结束?对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人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 电力系统开展反腐 2014年国家电网系统已有多位高管“出事”。4月,审计署进驻国家电网公司,从5月起,便陆续有国家电网旗下地方电力公司的人员被查。 据称,广东电网公司原总经理吴周春2014年2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5月,国家电网华北分部主任、党委书记朱长林被带走调查。此后,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局原局长马林国因涉嫌违纪接受调查;7月,安徽省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依法决定对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原副总经理关守仲予以逮捕;10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上海市纪委对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冯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组织调查等。 而审计署去年6月16日发布的西电东送21个输变电项目审计结果显示,在21个西电东送项目中,审计查出的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各类问题涉及资金总额达66.83亿元。 电网系统之外,电力反腐已经波及到发电企业和能源局官员。能源局至今已有原副局长许永盛、新能源司原司长王骏、核电司原司长郝卫平、电力司原副司长梁波等被查,工作经历中均涉及电力领域。 电力项目核准则涉及诸多方面,包括电网规划、输电工程、变电站建设、自备电厂建设、上大压小工程,以及小火电机组关停等。据悉,电厂项目从筹划到建设获批,一整套手续至少需要耗时两年,中间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寻租空间。 【关键词】 特高压搭上“顺风车” 在我国持续加大雾霾治理、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的压力下,使得此前推进缓慢的多条特高压建设,搭上了治理雾霾的“顺风车”。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施跨区送电项目,以治理日益严重的雾霾污染。此后,关于跨区输电及发展特高压电网,有关政府部门多次进行了部署。 4月,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提出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要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降耗增效。 5月,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发展特高压形成共识。这意味着特高压技术在解决能源供求空间矛盾、降低中东部雾霾污染、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已获国家高层认可,即将启动大规模建设。 当前,除了纳入国家“十二五” 规划纲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能源发展“十二五”等规划外,我国还在规划建设12条跨区送电通道,包括国家电网公司4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4条特高压直流线路。 有分析预测,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全部建成投运后,华北电网将初步形成特高压交流网架,京津冀鲁新增受电能力3200万千瓦。 同时,华东电网将形成特高压交流环网,长三角地区新增受电能力3500万千瓦,每年可以减少发电用煤2亿吨,减排二氧化硫96万吨、氮氧化物53万吨、烟尘11万吨,可有力支撑受端地区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而根据投资估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总投资将达到约2000亿元,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900亿元,直接带动电源投资约5000亿元。 【关键词】 “近零排放”惹争议 雾霾的肆虐,将煤炭押上了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户的被告席。而占据煤炭消费50%以上的煤电,更是被“千夫所指”。 重压之下,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作为一个新目标,正由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向全国漫延,颇有燎原之势。而除了某些新建电厂在按照“近零排放”建设,还有为数不少的现役燃煤机组也已列入改造计划。 尽管国内外对其尚无公认定义,但这丝毫不影响能源、电力行业的热情。科研管理部门抓紧攻关、环保产业界密切跟进、媒体持续跟踪、专家学者纷纷解读、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也在研究是否把“近零排放”纳入宏观决策之中。 据悉,目前燃煤电厂污染物“近零排放”的系统配置,一般由低氮燃烧、SCR脱硝、空气预热器、高效除尘、烟气脱硫、湿式电除尘等系统构成,最终实现污染物综合脱除和超低排放。 而分析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已有技术的堆砌和设备潜力(或者裕量)的挖掘等。如仍沿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进行二氧化硫的高效脱除,但增加了系统的裕度和复杂度;如将原来3层的脱硫吸收塔喷淋层,增至5层或增加一个吸收塔,而氮氧化物控制仍采用常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但增加了催化剂用量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若进行一般的“近零排放”综合改造,机组耗能同比要上升3克/千瓦时煤耗。仍以2×1000兆瓦电厂为例,3克煤耗相当于一年要增加3万多吨标准煤的消耗,仅二氧化碳的排放,就要增加8万多吨。 由于增加了更多的环保设备,发电机组系统阻力增大,厂用电率增加,这些都不利于降低供电煤耗。 事实上,这种改造方式,已引发了不少业内专家的质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就曾特意撰文指出,“近零排放”不仅在技术上没有重大创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比也太低。 因为,真正的清洁煤炭减排技术,是不能以能耗和碳排放为代价的。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强势袭来 如果你不知道“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那么你OUT了。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已成功颠覆众多产业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传统能源产业的未来聚焦点和突破口放在互联网与能源的结合上。 有观点宣称,能源互联网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的完美结合,势必将产生一个巨大的能量体,甚至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 未来十年,能源互联网产业带来的直接和附带产业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一个属于能源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听上去很让人兴奋,但也有些让人措手不及。当互联网遇上传统能源产业,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或者掀起多大的巨浪? 来听听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领军企业远景能源怎么说、怎么做的。 在远景能源看来,能源互联网是具有生命体特征的实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进化。它从物联开始,让智能发电、用电、储电设备相连,然后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做更进一步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而发电、用电、储电这些设备通过物联介入到能源互联网这样的平台后,机器之间可以形成自我对话。(//www.shop-samurai.com/版权所有)其好处就是可以时时匹配供应和需求的信息,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的平台整合分散的需求,最终形成能源交易等。 再来看看其能源互联网的最新实践。据悉,该公司已利用阿波罗第三方云平台和大数据,帮助开发商、投资商,从早期的项目发起、开发、建设、运营,到后续资产交易,进行全流程的风险管控,从而使低成本资金入市等。目前阿波罗联盟首批合作客户超过30家,联盟还包括TUV南德认证、基金、保险、银行等金融相关方。 有一点很重要。能源企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很可能将来超越甚至颠覆你的不是你的同行,而是其他行业外的企业;也有可能你做得很大,但到最后也仅仅只是别人平台上的一个应用程序。 【关键词】 核电重启 2014年,核电重启号角吹响。 随着我国能源革命大幕开启,停滞了几年的中国核电,从福岛核电事故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开始进入明朗期。 去年,我国核电发展捷报频传:3月,内陆首家核电站——桃花江核电筹备开工,该电站将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安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建造;“华龙一号”技术通过评审并落地福清核电站,三代核电技术实现了“中国造”;CAP1400机型——由我国在引进美国AP1000核电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的“升级版”机型,在技术上已定型并得到国家认可。 在技术发展步步为营的同时,对国际核电市场长期观望的尴尬也从2014年开始改变。在我国国家领导人的积极推销中,去年我国核能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英国期间,中英双方就核电等签署《联合声明》;7月,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拉丁美洲之际,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关于合作在阿根廷建设重水堆核电站的协议”,带着技术工程、设备和经验,走出了国门;11月,中核集团与加拿大坎杜能源公司签署了组建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联合开拓国内国际核能市场。 此外,早已酝酿多时的国内主要核电企业上市工作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继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登陆A股市场,2014年12月,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正式挂牌交易。此外,核建巨头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也启动了上市计划。 【关键词】 风电运维争霸赛开打 在大规模的风电建设之后,中国的风电运维市场正在日益崛起。 主机制造商、风电开发商,再到大大小小的第三方运维公司,都已是纷纷出招,颇有混战之势。市场规模的预测不一,但惟一能肯定的是,市场之庞大,令参与者无不心动。 截至目前,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接近1亿千瓦,而2020年装机目标为2亿千瓦——巨大的装机量,意味着庞大的运营和维修市场。 据判断,到2023年,中国运维市场规模为280吉瓦。而日前一份对中国风电运行和维护市场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22年,中国风电场运维费用将增长至30亿美元/年。 事实上,随着风电运维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在风电场开发商和整机制造商之外,第三方也正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风电开发商、制造商、第三方已有鼎立之势。 不乏有参与者表示,现在的运维市场还比较混乱,竞争无序,大家在服务的标准上还没有达成共识,而且运维市场正在重复着风电整机制造曾经历的价格战;缺少规范,没人来评价运维的结果,包括维护以后风机的寿命是不是受到一些影响,定检到位没到位,以及及时性等。 在业内看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应该是制造商、开发商,以及专业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满足风电后市场的需要。面对这个市场,这三种类型的服务企业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都有生存的空间和理由。大家优势互补,使风电场运营的成本更低,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壮志难酬 尽管2014年被喻为中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元年”,但壮志难酬。受融资瓶颈的制约,年初敲定的8吉瓦装机目标终落空。 分布式光伏曾被视为拯救国内光伏制造业的“最后一棵稻草”。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密集出台了多项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其重点便是分布式光伏。 此前,国家能源局曾下发《关于征求2013、2014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意见的函》,要求在不出现弃光限电的情况下,2014年光伏发电的建设规模达12吉瓦。其中,分布式光伏8吉瓦,光伏电站4吉瓦。 尽管企业投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积极性很高,但分布式光伏发电长期存在“路条”倒卖、标杆上网电价落实不到位、建设难等问题,尤其是融资难仍然困扰着企业,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光伏企业开发建设分布式电站项目,大部分资金来自于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贷款,一旦银行停止对光伏企业放贷,企业就会遭遇“钱荒”,电站建设很难再进行下去。 据报道,目前首批获批的18家分布式光伏示范区中,仍有些项目尚未动工,而主要还是因为项目投资风险大,投资收益低导致融资方面出了问题。 事实上,能源局也曾多次召集金融机构商讨解决分布式光伏融资难的问题,并相继出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等,试图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破局;业界也在一直呼吁从融资、并网及电价补贴等关键层面对政策进行调整。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要解决融资问题,必须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关键词】 海上风电发布新政 去年1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2014-2016)方案》,规划建设44个海上风电项目,总容量为1053万千瓦。这是继电价政策之后,海上风电的又一个重大利好。 此前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2017年以前投运的近海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 政策护航、目标跃进,有人将之称为中国海上风电的“饕餮盛宴”开席了。但凭借当前海上风电的现状,这一任务目标能否实现? 中国海上风电的开发建设一直都不尽如人意。根据《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底中国将建成海上风电500万千瓦,但至2013年底,装机容量仅完成39万千瓦,不足规划目标的1/10。另外,自2010年10月公布首轮特许权招标结果以来,中标项目因为种种原因,至今仍未见动工建设。 与此同时,目前中国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基本维持在1.5万~2万元/千瓦左右,是陆上风电的2倍。由于前几年疯狂的“跑马圈海”,现在风能资源较好的地区几乎已被瓜分完毕。再加上海上风电漫长复杂的建设工期,以及后期高昂的运维成本,海上风电远不如看上去那般美好。 此番海上风电标杆电价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海上风电发展的部分瓶颈问题,部分已招标或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已获批准的项目或将加速推进。 但海上风电开发面临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各地海上风电场风能资源、建设条件、离岸距离、造价水平和风电开发建设成本不同,而且,海上风电设备质量良莠不齐,行业标准缺失,这些都是尚处在起步示范阶段的海上风电无法回避的痛楚。 从陆上到海上,中国风电不能再重蹈“疯电”覆辙。 【关键词】 跨国公司精彩继续 以“瘦身”、“收购”、“程咬金”等为关键词,2014年跨国公司演绎了一幕幕精彩的剧情。 2014年5月,西门子发布名为“2020公司愿景”的新战略,将公司核心竞争力放在数字化等最具长期潜力的增长领域。 10月,西门子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幅调整。在本次调整中西门子精简机构,取消“业务领域”层级,并将现有的16个业务集团合并为9个。它们分别是:发电与天然气、风力发电与可再生能源、能源管理、楼宇科技、交通、数字化工厂、过程工业与驱动等。未来西门子将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在精兵简政的同时,西门子还不忘半路杀到美国通用电气对阿尔斯通的收购案,充当了一把“程咬金”。 几经波折,虽然节外生枝,美国通用电气还是如愿抱得美人归。“董事会一致决定推荐通用电气的报价。”2014年6月,阿尔斯通的一纸通告,宣告了闹得沸沸扬扬的竞购案基本尘埃落地。 11月,法国政府正式批准了美国通用电气以123.5亿欧元收购阿尔斯通大部分电力业务。作为此项交易的一部分,GE与阿尔斯通还将组建一家各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以管理阿尔斯通未出售的电力设备资产。法国政府还将从阿尔斯通大股东布伊格集团(BouyguesSA)手中收购该公司的20%股份。 这场历时半年多的收购战,至此落下帷幕。 工控系统的安全被视为国家关键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运行的“神经中枢”。近年来,国内对工控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去年,我国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成立,推荐性国家标准也首次发布。 而从2013年开始就正式向客户推出“设备级、系统级和管理级”三级纵深防御体系、不遗余力推广工控安全的施耐德电气,也开始迎来了自己的收获季。其工控系统信息安全解决方案被国家能源局推广到了整个电力行业,而且于2014年4月加入“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业联盟”,成为迄今为止惟一的一家外资企业。 |
电工学习网 ( )
GMT+8, 2021-12-6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