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每年以15%~17%的速度增长,2009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为1.9万亿元。仅仅节能服务业,2009年总产值已超过580亿元,节能服务公司502家,从业人节能数13万人,综合节能投资360亿元。 (一)节能产业 1.节能服务业 《2009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417.3亿元增至2009年的587.68亿元,同比增长40.83%;综合节能投资从2008年的253.2亿元增至2009年的360.37亿元,同比增长42.33%。中国非常重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2010年3月,国务院举行的常务会议研究了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同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的统计,2009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2008年116.7亿元增长到195.32亿元,同比增速为67.37%新能源。 2.建筑节能产业 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通知》提出: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达到95%以上。近年来中国提高了建筑节能标准,2005年到2010年全面启动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平均节能率达到50%;2010年到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平均节能率要达到65%。然而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建筑能耗比例已占到全国总能耗的27.6%左右,而新建建筑不节能的占比95%,甚至有的建筑中不节能的比例高达99%。中国建筑业已成为耗能最多的行业,建筑高能耗日益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顽疾。可见,中国建筑节能的潜力巨大,比如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示范推广等方面。 3.工业节能 十一五期间,这中国加大了工业领域的节能力度。中国工业经济体十分庞大,工业领域仍有较大的节能空间。200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其中包括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点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等。2008年中国能效等级为3或更低电机的比重约为79.8%,中国的低效能电机停用政策将为高效电机带来巨大市场前景。2011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十二五”期间和2011年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明确2015年中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2011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二)环保产业 1.水污染防治 当前,中国水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治理已进入全面推进和综合整治的新阶段,虽然部分关键技术及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诸多生物处理技术和各类物理、化学和物化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据统计,2008年中国水污染治理产品产值约300亿元,从业人数近10万人;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与服务产值约1000亿元,从业人数约100万人。 2.大气污染治理 中国的电除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建材、钢铁、冶金、轻工以及工业锅炉等领域。据测算,2008年中国电除尘器和袋除尘器产值约300亿元,烟尘治理工程建设与服务业产值约30亿元,从业人数近10万人。2008年新增火电机组脱硫需求170亿元,改造需求40亿元;非火电脱硫市场约200亿元;脱硝工程合同总额约40亿元。有机废气治理行业产值约15亿元。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中国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开发了中小型回转窑焚烧等技术,大型城市垃圾焚烧技术已实现国产化,垃圾填埋仍是中国垃圾处理的主导技术。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方面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一段差距。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装备水平相当于先进国家上世纪80年代水平,部分产品相当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少量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据统计,2008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产值约450亿元,生活垃圾处理产值约100亿元(不含垃圾清运),从业人员共约50万人。 4.噪声与振动控制 中国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与国际水平相当,近年来在城市交通噪声治理、声学材料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目前,中国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技术队伍的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2008年全国从事噪声振动与控制相关产业和工程技术服务的专业企业约300家,从业人数约1.5万人。行业总产值超过60亿元,合同总额约7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约6亿元,出口总额不足1亿元。目前,该领域的产业技术水平有所提升,日益呈现出了稳定、快速发展的趋势。 当前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尽管国家及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及措施,但是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相关激励机制极其不完善,导致相应扶持政策的非常匮乏。此外,中国还需要完备节能环保产业的法规及标准体系。 (二)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环保意见》,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但是由于中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存在诸多不足,出现了很多金融机构对合同能源管理缺乏真正认识的弊端,致使当前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融资环境并不乐观,资金渠道阻塞。 (三)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经济,归根结底要靠技术。中国应当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性本身要求较高,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因为研发投入少,在科技力量、实验设置条件、科研实力等方面存有不小的差距。 (四)观念问题 出于经济成本问题的考虑,这中国诸多企业缺乏节能和环保意识,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认为节能减排政策对于企业的自身发展是一种约束,尚未建立真正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此外,很多节能先进适用技术的投资风险较高,经济效益却较差,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不仅节能技术科技研发能力较弱,而且严重缺乏引进先进技术的动力。这将是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 政策建议 (一)系统完善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中国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略显滞后,使得产业发展比较凌乱,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中国应该继续鼓励促进节能环保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推进在节能环保技术成果转化、财税、城府采购、知识产权、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政策环境建设。一方面,加大对节能环保领域基础研发和前沿技术探索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把配套政策聚焦到支持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此外,鉴于环保领域的关键技术环保研发周期一般比较长的特性,尤其要注重节能环保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继续加大资金支持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中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在这60多种技术里面有42种是中国目前不掌握的核心技术。因此,在未来,中国仍需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此外,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通常需要巨额投入,并且风险巨大,一般企业不敢贸然进入,出现了“不想投、不敢投、不会投、不能投”的“四不投”现象。所以,需要政府给予企业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的示范建设 中国应该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的试点推广,加快示范工程建设,从而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工作全面有序开展。如,建立“废旧电器、废电池、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分拣、分选、拆解、分离、无害化处理、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等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工程。 (四)广泛深入的社会普及和全民参与 利用政府和企业的资源和资助开展与与能源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节能减排科普宣传行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使国家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政策深入人心,使社会各领域能源消费者都有能力通过自身行动来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促进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
电工学习网 ( )
GMT+8, 2021-12-6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