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的资料分析,3D打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做如下判断: 第一,3D打印既是制造业,更是服务业。3D打印产业链涉及到很多环节,包括3D打印机设备制造商、3D 模型软件供应商、3D打印机服务商和3D打印材料的供应商。因此围绕3D打印的产业链会产生很多机会。在3D打印产业链里,除了出现大品牌的生产厂商外,也有可能出现基于3D打印提供服务的巨头。 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3D打印带来的服务和营销模式创新。 一个是Shapeways,该公司并不直接出售打印机,而是通过社交网络把“全价值链”搬到了线上。用户在网站注册后,既可以把自己的产品设计上传到网站,也可以购买现有的3D设计图,再选择和购买原材料,就可以下单,公司会将打印出来的成品送货上门。此外,用户也可以在线展示和销售产品,并将产品卖给其他人。目前该公司已有近15万个平台会员,6000余设计者,至2012年6月20日,已经打印了100多万个3D产品,最受欢迎的是珠宝首饰、iPhone手机套和玩具火车。 另一个例子是Quirky,该公司的特色是众包:公司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会媒体接收公众提交的产品设计思路,并由公司的注册用户进行评论和投票表决,如此每周挑选出一个产品进行3D打印生产,参加产品设计和修正过程的众包人员可分享30%的营业额。Quirky的模式关键之处在于给发明者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这里可以把自己的创意变成实物,并且通过Quirky自己和包括美国亚马逊在内多个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设计者会从销售中提成。 第二,目前3D打印产业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目前中国3D打印技术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总体处于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3D打印技术大多还停留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二是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资源相对分割,标准、试验检测、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缺乏,尚未建立起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产业政策体系尚未完善。缺乏前瞻性、一致性、系统性的产业政策体系,包括发展规划和财税支持政策等。四是行业管理亟待加强;五是教育和培训制度急需加强。 第三,近中期看,与传统的制造技术形成互补。相较于传统生产方式,3D打印技术的确是重大的变革,但目前和近中期还不具备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领,也不会是传统制造业的终结者。3D打印技术虽然也许会重振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力,但是短期内还难以颠覆整个传统制造业模式。理由有三:一是3D打印只是新的精密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相比于机器化大生产,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平行和互补关系;二是3D打印原材料种类有限,决定了绝大多数产品打印不出来;三是个性化打印成本极高,很难实现传统制造方式的大批量、低成本制造。目前的3D打印技术在复杂构件、新产品开发、协同制造和实现创意方面较有优势,最理想的应用是在个性化或者定制化的领域。因此,近中期还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制造技术,应该是优势互补。 第四,长期来看,3D打印技术是典型的颠覆性技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颠覆式创新理论(Clayton Christensen's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ory)表明,新进入者如果抓住市场的特殊需求,进入边缘应用领域,当它的技术不断改进直至被主流市场接受时,便会替代传统技术轨迹晋升为主流技术。从长远看,这项技术最终将给工业生产和经济组织模式带来颠覆式的改变。 从长期来看,3D打印技术其实就是颠覆性、破坏性的技术。当前,3D打印技术的应用迄今被局限于利基市场(Niche Market,即高度专门化的需求市场)或细分市场(Market Segmentation),如医疗或模具。但根据克里斯滕森的理论,颠覆性技术会不断发展,以低成本满足较高端市场的需要,然后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逐步夺取天下。尽管3D打印主要适用于小批量生产,但是其打印的产品可以远远优于传统制造业生产的产品——更轻便、更坚固、定制化、直接组装成型。3D打印的另一个颠覆性特征是:单台机器能创建各种完全不同的产品。而传统制造方式需要改变流水线才能完成定制生产,其过程需要昂贵的设备投资和长时间的工厂停机。不难想象,未来的工厂可以用同一个车间的3D打印机既制造茶杯,又制造汽车零部件和量身定制的医疗产品。 |
电工学习网 ( )
GMT+8, 2021-12-6 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