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基本概念
微网是相对传统大电网的一个概念,系指多个分布式电源及其相关负载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组成的网络,并通过静态开关关联至常规电网。
微网(micro-grid ,microgrid ),也译为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电气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联合会( CERTS-Consortium for Electric Reliability Technology Solutions) 给出的定义为: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系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需的控制;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的要求。
欧盟微电网项目(European Commission Project Micro-grids) 给出的定义是:利用一次能源;使用微型电源,分为不可控、部分可控和全控三种,并可冷、热、电三联供;配有储能装置;使用电力电子装置进行能量调节。
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步发展成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的超大互联网络系统。但远距离输电的不断增大、使得受端电网对外来电力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趋于下降,而且难于满足多样化供电需求。另一方面,对全球常规能源的逐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担忧却日益突显。鉴于此,环保、高效和灵活的分布式发电广受青睐。
分布式发电一般是指将相对小型的发电装置(一般50 MW 以下)分散布置在用户/ 负荷现场、或邻近地点,从而实现发电供能的方式。分布式发电具有位置灵活、分散的特点,极好地适应了分散电力需求和资源分布,延缓了输配电网升级换代所需的巨额投资;与大电网互为备用,也使供电可靠性得以改善;一般还具有污染少、能源利用效率高的优势。
尽管优点突出,但分布式发电也存在诸多问题:分布式电源单机接入成本高,控制困难等;分布式电源相对大电网来说是一个不可控源,大系统往往采取限制、隔离的方式来处置分布式电源,以减小其对大电网的冲击。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往往都须在第一时间退出运行,这就大大限制了分布式发电效能的充分发挥。为协调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间的矛盾,充分挖掘分布式电源为电网和用户带来的价值和效益,提出并不断发展了微电网(Microgrid )的概念。
优势
微电网,也被称为分布式能源孤岛系统,将发电机、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等系统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微电网中的电源多为微电源,亦即含有电力电子界面的小型机组(小于100kW ),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光伏电池以及超级电容、飞轮、蓄电池等储能装置。微电网接在用户侧,具有低成本、低电压、低污染等特点。微电网既可与大电网联网运行,也可在电网故障或需要时与主网断开单独运行。
微网具有双重角色。对于电网,微电网作为一个大小可以改变的智能负载,为本地电力系统提供了可调度负荷,可以在数秒内做出响应以满足系统需要,适时向大电网提供有力支撑;可以在维修系统同时不影响客户的负荷;可以减轻( 延长) 配电网更新换代,采用IEE1547.4 标准,指导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能够消除某些特殊操作要求产生的技术阻碍。对于用户,微电网作为一个可定制的电源,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增强局部供电可靠性,降低馈电损耗,支持当地电压,通过利用废热提高效率,提供电压下陷的校正,或作为不可中断电源服务等。
此外,紧紧围绕全系统能量需求的设计理念和向用户提供多样化电能质量的供电理念,是微电网的2 个重要特征。在接入问题上,微电网的并网标准只针对微电网与大电网的公共连接点(PCC ),而不针对各个具体的微电源。微电网不仅解决了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问题,充分发挥了分布式电源的各项优势,还为用户带来了其他多方面的效益。微网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应对负荷增长的方式,在降低能耗、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