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问题在于,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笔者在走访过上千家企业后发现的一个共性问题。不完全统计,超过80%的用户在做电气软件选型时把“代替现有的AutoCAD”和“能自动统计报表”这两点作为选型标准。不能说这是错,但是这好比是在企业选择人才时把小学毕业作为选择标准一样毫无意义。企业需要去了解电气CAD的现状,需要知道引入电气CAD要解决企业面临的哪些问题。对于电气CAD的选择,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去思考。 1) 自我分析 非常建议企业在选择电气CAD之前做一次SWOT分析,充分评估一下自己企业内部在电气设计环节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以某装备制造企业为例,电气工程师大约10位,目前在使用AutoCAD绘制原理图,大部分时间在统计表格和前往车间或客户现场做沟通和调试;公司希望减少设计与生产之间的人为沟通,希望做到无纸化作业,希望设计内容能进入到企业的PDM系统中。把这个例子转化为SWOT图,如REF _Ref504226220 h* MERGEFORMAT图7所示。
图SEQ图* ARABIC7电气部门能力分析SWOT图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家企业在选择电气软件的时候要重点关注这么几个方向: l 建立电气设计规范的能力 l 电气设计环节的自动化程度 l 电气设计环节与机械设计、工艺设计、采购等多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对话能力
2) 市场调查 一定需要将这件事设定为一个项目,专人专事的去了解市场中各个电气软件的特点。如果有能力,也可以对各个电气软件做一次SWOT分析。例如,REF _Ref504226680 h* MERGEFORMAT图8是某锂电池制造企业在选择电气软件时对某电气设计软件做出的分析。
图SEQ图* ARABIC8某电气软件的SWOT分析图
3) 产品定位 在电气软件选型方面,也存在一种“懒人综合症”——市面上最贵的用的最多的就是我要选的。如果企业不考虑购买成本这个问题,那么这样选型自然是最粗暴最有效的,可实际恰恰相反。企业在资金分配方面都有特定的约束,并不是首选最贵的。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SWOT分析结果来做出选型标准,并邀请电气软件供应商做调研分析。 例如某机床制造商在电气设计环节,原理图不超过10页,那么就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在高端电气软件的考察上,而把精力放在快速出图和工艺数据统计上;某绿色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电气设计很复杂,频繁提出产品创新,这就要考察电气软件的设计能力、与机械工艺等环节集成的能力、与企业PDM/ERP数据集成能力。 每个产品都会在市场中有自己的定位,企业需要分析自己所需的定位来筛选电气软件。
4) 服务能力 供应商的服务能力是企业在电气软件选型时最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恰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企业在项目调研阶段都是在考察软件的功能,喜欢做出不同软件的功能对照表,这是不够明智的做法。 某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给出了电气软件的选型标准:电气设计、电气设计与机械设计集成后在3D空间中自动布线并自动统计线缆长度。经过调研,最终选择了两款产品作为选型对象,REF _Ref504228264 h* MERGEFORMAT表格1列出了两家产品的报价。
| 产品A报价(1套)
| 产品B报价(1套)
| 软件基础模块
| 8万
| 7万
| 软件3D集成模块
| 5万
| 3万
| 服务类型
| 培训
| 项目实施
| 服务时间
| 5天
| 20天
| 服务费
| 0元
| 6万
|
表格SEQ表格* ARABIC1两款软件的价格对比表
从产品的报价上看,产品A总费用比产品B低;从产品的知名度看,产品A高于产品B,但是最终这家企业选择了产品B。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原因:企业更看中自己的员工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软件使用起来,而不是消耗过多时间在自己琢磨软件怎么使用上。也许有很多人想不明白,但是的确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学会软件的功能操作”和“使用软件功能解决问题”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我们可以使用Excel做表格,填写数据做简单的加减法。但是如果你要用Excel做财务分析,你会发现无从下手,最好还是有个专业的老师带着你做一次你的工作比较好。一样的道理,企业选择电气软件,需要关注供应商的实施能力,要基于企业自己的设计内容作为实施内容,参考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企业内部基于电气软件的标准化设计规范。 企业不是为了买软件而买软件,而是要用软件解决电气设计遇到的困难。 5) 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选择的电气软件一定是在持续开发,能伴随企业一路成长的,这是产品的附加值。国内出现的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产品,最终都因为没有后续的研发而不了了之,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损失。因为企业购买软件的同时,也是在购买软件的使用经验(服务)。市场在不断变化,需求也随之改变,所以电气软件一定是在持续开发中的。 企业在选择电气软件的时候,需要关注一下开发这款软件公司的背景和能力,以及这款软件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例如,很多企业在近几年都很关注机电一体化设计能力,也有企业更关注产品的数据兼容性以便于未来几年中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可行性,这就是对产品发展趋势的预判断,这样的思考能帮助用户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