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华为关于淘汰40岁以上老员工的传闻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并且似乎也掀起了每个行业对年龄的大讨论。作为一个奔四的维修电工,对这件事也有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想写出来和大家探讨,看看是否能引起一点共鸣。
有的行业,越老越吃香,例如财务、教育,医生可电工行业不是。维修电工行业从来就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我觉得每一个电工,都应该有这样的感悟。尤其是搞工程的,更应该感触深刻。
刚入行的时候,就开始跑全国,出长差,做项目,干工程。项目没有不赶工期的,问题没有不紧急的,客户和领导恨不得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每天工作压力大得都想一头撞死在空开上。
熬啊熬,从小工程师熬到所谓的“专家”(技术经理?),结果,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越短的工期越想到你,越重大的故障越需要你,越难搞的客户越选择你,一样逃不掉的熬夜,一样免不了的投诉。
按理来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收入也应该越大,个人价值也应该越高。可是,细细想想,好像并不是这样。工控行业的竞争这么激烈,早就已经挤干了项目的利润,暴利行业变成了白菜行业,做的那么多项目,像模像样赚钱的没几个,更别说暴利了。当年我干了2年多的一个项目,累得差点把命都丢了,最后拿到的奖金只有几千块(项目确实没什么利润),至今都觉得心酸。那些年,除了补助,真的没有赚到什么钱。补助这种钱,真的是血汗钱。到了这些年,幸亏公司被市场逼得调了几次薪(不调薪人都跑了),不然别说IT比,和金融比,就连和自己公司的新员工比都不占什么优势,属于倒挂的那种。
接下来我们说说能力、收获和价值。
能力,先说技术方面的吧。搞工程的,说白了,就是搞应用的,应用再强,也强不过研发,东西都是人家开发的,你说对吧。所谓的大牛,无非是被公司的产品给坑得次数更多,更能摸得清产品的坑在哪呗(我一直都觉得,对员工能力要求越高的产品,越不是好产品)。这些技术的积累,真正是高价值的吗?而且,工控行业的发展很快,技术真的就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往前涌。电气-控制-软件-现在又要网络,硬件平台在变,组态平台在变,架构在变,什么都在变,说真的,对应用来说,这样的技术演进速度,真的是疲于奔命,应接不暇。好不容易把plc的坑给填完了,吭哧,全变了,又是全是坑的信息化。
再说技术之外的能力,工作方式方法,例如怎么写日报,怎么发邮件,怎么沟通协调,怎么获取资源,怎样搞定客户,怎样推进项目,说白了,就是做事和做人,这些东西实际上很快就可以学会,就看个人。如果踏实勤奋,态度端正,不需要多久就能掌握,并没有什么很高的门槛。世界观正,方法论就是时间问题。唯一能说说的,就是所谓的项目管理能力吧(话说,身边考项目管理PMP的同事是越来越多了)。
收获。职场打拼两大愿望:加薪和升职。钱,刚才已经说过了。升职,对于集成商的公司真是鸡肋,几十人的公司,都是自己的兄弟,你说你当了技术主管,管毛用,事情是真多了,但还是要出差,还是要到处救火,还是住廉价酒店,还是跟兄弟们一样跟客户干。
有时候,我也安慰自己,那么多的付出,也算是为中国的工业自动化事业奋斗了,可是没过几年,辛辛苦苦创建工厂被叫停了(冶金,水泥),那心里真叫一个有苦说不出啊。
真正说收获,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在于结识了很多肝胆相照的兄弟,大家组成了优秀的团队,一起拼搏一起开心,经历了很多有意义的时刻,这是真的算这些年的大收获。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团队,也有分别的时候。再美好的时刻,也会成为过去。
什么是价值,稀缺性就是价值。你有哪些优势是别人没有的,你就越有价值。参照这一点,评估自己的价值,其实是很容易的,虽然评估的结果多半会让人沮丧。
如果像我这样的奔四的电工,一,想想有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二,想想有没有职场更上一层楼。如果两者皆无可能,却在默默接受眼前生活和工作的苟且,那么,真的应该醒醒了。
总之,40岁被淘汰,真的不是没有可能,也真的不算是什么事。如果公司觉得你没有价值,劳动法什么的是保不住你的饭碗的。 与其抱怨公司卸磨杀驴,还是赶紧想想怎么提升自身价值吧。正如那个老虎的段子,即使你跑不过老虎,也要想办法跑过你身边的人。人吧,总应该具有随时辞职的能力和准备。是时候该充充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