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游人总以为旅游就是一种娱乐形成,只要心里快乐,就实现了旅游目的。实际旅游过程中,游人不但会身心愉快,而且会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收获,提高了人生境界,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这一切充分表明,旅游并不是简单的心理快乐,而且包含思想活动。 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快乐和思想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为前提的。正是旅游地独特的文化背景,才引发了游人的兴趣,产生了思想活动。离开特定文化背景,即不会产生特定的旅游活动,更不会产生旅游者的心理和思想活动,可见文化在旅游过程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文化从社会角度来说,就是人类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体地表现为社会制度和组织形成、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思想体系和艺术作品、日常器皿和民族服饰。 正是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才产生了旅游活动。 首先,从游人的动机来看,外出旅游就是为了获得精神享受,提高生活质量。人们外出旅游,绝不是为了促进接待地的经济发展,而是要领略,异乡他国文化。正是不同的文化特色,才产生了外游的动机,激发了游人兴趣。人们对异他国文化感兴趣,一是为了满足心理好奇的需求,寻找新奇的东西,丰富自我。二是,寻找文化认同。人总是希望彼此亲密,有共同之处。外出旅游正好能满足游人这一需求。 另外从游人文化素质与旅游动机关系来分析,我们发现,游人文化层次越高,外出旅游的动机就越强烈,次数就越频繁。文盲,几乎对旅游没有兴趣,因为外出旅游面对异乡他国文化,会倍感陌生,无法理解。 其次,从旅游产品的产生看,脱离特定的文化就无法产生特定的旅游产品。任何单项旅游产品,都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因素,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也是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含,才会被人理解。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徜徉于众多的名山大川之间,触景生情,赋予了高山流水以灵性,增强了自然景观的吸引力、挖掘了自然界的文化内涵。 另外从整体的旅游区来看,脱离了文化背景,就无法形成区域特色。例如韩国开发庆州波门湖度假区,着重开发该地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宣扬“韩国精神”,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少数民族地区,因自身的文化特色,成为新的旅游业点。1995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国民俗旅游年”推动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再次,从旅游活动过程来看,文化是其本质特征。一是食、宿、行、游、娱、购六个要素中,均以文化为内涵,才能产生旅游活动的魁力。离开文化作内涵,六种行为将索然无味。二是作为旅游工作者,他们的言谈举止,着装服饰、无不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精神,成了当地文化的传播者。 最后,文化已成为旅游活动的引导者。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向往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区去旅游,他们通过了解异族文化,丰富自己的生活。例如,美国中学生到山东泰安农村修学旅行,参加农村家庭的日常生活,实地体验中国农村的生活方式。如今文化特色浓厚的地区,已成游人向往之处。各国政府也纷纷将本国的传统文化加以发掘、利用,推动旅游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