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很多的制造业,自主维护工作的开展和认识又存在怎样的误区?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在于,将自主维护与自主维修等同,甚至认为AM的目的,就是将操作人员培养成具备较高维修能力的“维修人员”。这种认识是不妥的,在现阶段,由于操作运行人员大多不具备设备知识和维护技能,因此TnPM自主维护不是把操作人员都培养成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而是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培养他们发现设备问题和故障苗头,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的能力;并且,通过培养和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减少现场设备小问题发生和重复性的人为失误!能把上述两个目的达到,我们认为一个企业的自主维护就相当不错了。 那既然自主维护和自主维修有区别,其区别又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自主维护和自主维修其实是一回事,是因为翻译的问题的表述不同。Maintenance的本意,是保养和维修,翻译为维护更准确。并且,很多企业概念中的自主维修,其中的自主是指企业内部,而不是企业外部的维修力量(包括专业维修公司和设备供应商的维修服务),所以他们认为的推进自主维修,就是提高内部团队的维修水平,减少外协和委外的维修服务。对应的指标是自修率,即企业内部完成维修任务的比例。甚至部分企业提出自修率要达到100%。很明显,这与我们前面讲到以操作人员的维护水平提升有着明显的区别的。 在这里做一点辨析:企业如何界定自己内部的维修与委外维修的关系,是TnPM设备检维修体系中维修组织和资源配置时需要明确的工作,并且我们并不赞同将100%的工作都有自己的维修力量承担,一味地提高自修率是一种误导和误区。应该从技术优势或者成本优势的角度,合适选择社会化的维修力量,从而达到综合维修成本最小化。 自主维护,还是回归到其本身的要求,即关注设备操作人员的维护意识普及和维护行为规范、维护能力提升。真正从源头上减少和防范设备故障的频繁发生。 ——徐保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