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电偶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显示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 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的两个结合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热电偶的使用方 法,如热电偶的测试点的选择、插入深度、响应时间等都会造成热电偶的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1、热电偶插入深度的影响
①测温点的选择
热电偶的安装位置,即测温点的选择是最重要的。测温点的位置,对于生产工艺过程而言,一定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否则将失去测量与控制的意义。
②插入深度
热电偶插入被测温场时,沿着传感器的长度方向将产生热流。当环境温度低时就会有热损失。致使热电偶与被测对象的温可度不一致而产生测温误差。总之,由热传导而引起的误差,与插入深度有关。而插入深度又与保护管材质有关。金属保护管因其导热性能好,其插入深度应该深一些(约为直径的15倍),陶瓷材料绝热性能好,可插入浅一些。
2、响应时间的影响
接触法测温的基本原理是测温元件要与被测对象达到热平衡。因此,在测温时需要保持一定时间,才能使两者达到热平衡。而保持时间的长短,同测温元件的热响应时间有关。而热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结构及测量条件,差别极大。对于气体介质,尤其是静止气体,至少应保持3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平衡,航标中规定每个检测点的保温时间也要30分钟;对于液体而言,最快也要在10分钟以上。
对于温度不断变化的被测场所,尤其是瞬间变化过程,全过程仅1s,则要求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在毫秒级。因此,普通的温度传感器不仅跟不上被测对象的温度变化速度出现滞后,而且也会因达不到热平衡而产生测量误差。最好选择响应快的传感器。对热电偶而言除受保护管影响外,热电偶的测量端直径也是其主要因素,即偶丝越细,测量端直径越小,其热影响时间越短。
3、热辐射的影响
插入炉内用于测温的热电偶,将被高温物体发出的热辐射加热。假定炉内气体是透明的,而且,热电偶与炉壁的温差较大时,将因能量交换而产生测温误差,为了减少热辐射误差,应增大热传导,并使炉壁温度尽可能接近热电偶的温度。另外,在热电偶安装还应注意以下事项:①热电偶安装位置应尽可能避开从固体发出的热辐射,使其不能辐射到热电偶表面;②热电偶最好带有热辐射遮蔽套。
4、热阻抗增加的影响
在高温下使用的热电偶,如果被测介质为气态,那么保护管表面沉积的尘土等将烧熔在表面上,使保护管的热阻抗增大;如果被测介质是熔体,在使用过程中将有炉渣沉积,不仅增加了热电偶的响应时间,而且还使指示温度偏低。因此,除了定期检定外,为了减少误差,经常抽检也是必要的。
热电偶测温应注意的事项
1、热电偶偶丝不均质影响
①热电偶材质本身不均质
热电偶在计量部门检定时,按规程要求,插入检定炉内的深度只有300mm。因此每支热电偶的检定结果,确切地说只能体现或主要体现出从测量端开始300mm长偶丝的热电行为,然而,当热电偶的长度较长时,则大部分偶丝处于高温区,如果热电偶丝是均质的,那么依据均质回路定律,测量结果与长度无关。然而,任何一个热电偶丝并非均质,尤其是廉金属热电偶丝其均质性较差,又处于具有温度梯度的场合,温度梯度常常是不规则的,在整个回路中也不一定保持一个方向,同时大小和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偶丝必须在其整个长度范围内保持均匀,这样获得的电势信号才可信。
在现有贵金属、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中,对热电偶的不均匀性尚未作出规定,只有在热电偶丝材标准中,对热电偶丝的不均匀性有一定要求。廉金属热电偶采用首尾检定法求出不均匀热电动势。正规热电偶丝材生产厂均按国家标准要求,生产出均匀性符合要求的产品。
②热电偶丝经使用后产生的不均质
对于新制的热电偶,即使是不均匀热电动势能满足要求,但是,经过时效和污染等情况可能改变热电偶的均匀性,反复加工、弯曲致使热电偶产生加工畸变,也将使其失去均质性,而且使用中热电偶长期处于高温下也会因偶丝的劣化而引起热电动势变化,当偶丝劣化的部分处于具有温度梯度的场所,也将产生寄生电动势叠加在总热电动势中而出现测量误差。铠装热电偶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优势,工作时偶丝的均匀性不易变化。
|
|